首  页   中心简介   中华儒商百家讲坛   《中华儒商》杂志   中华儒商募捐中心   传统文化   儒商理论   儒商实践   儒商人物   资料中心   联系我们
 
  儒商理论篇
儒商文化
儒商文化的影响力
十多年来“国际儒商”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突破了儒学研究的瓶颈,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挖掘儒家文化之精髓,开创了弘扬儒家文化的新天地;而“经典教育”几乎在“国际儒商”创立的同时由民间掀起,从大众对“古经典”的批判,到认可,到推崇,到身体力行的诵读研修,全凭群贤拓荒,以至于今日中华大地拥有近千万儿童接受经典的教育、熏陶,实现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根抓起之目的,重整中华文化之断层。

  “国际儒商”与“经典教育”今日起携手共进,相得益彰,互促发展,是中国之福,中华儿女之福,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中华文化复兴之必然!

  什么是“国际儒商”?什么是“经典教育”?

  从“儒商”到“国际儒商”,对于他们的概念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专家、学者们各有见地。笔者认为:儒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说,儒商是指以儒家的人文思想作为行为准则的成功商人。

  从广义说,儒商、国际儒商是指具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素养兼收世界先进思想且能知行合一,诚信义和,造福人类的企业家、商人。

  “儒商”与一般商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儒商”有较高文化素养,自强不息,诚信义和,非常重视商业道德、企业文化、经典家教及民族精神的血脉传承,文商并举,以义取利、实业利生,造福社会;“国际儒商”除了具备以上之品格外,还能打破狭隘的地方主义、民族主义、保守主义,升华自我,具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造福人类,兼济天下的宽广心怀和崇高精神,实现修身、齐家、治商利国、福泽众生,和平天下之宏愿。

  追溯源头,“儒商”,特别是“世界儒商”、“国际儒商”之词汇原创于著名学者潘亚暾教授。1984年“国际儒商”创始人潘亚暾教授,在一次国际儒学学术会议上提出儒商和儒商文学16字诀:“亦商亦文,以商养文,商发文兴,商文并茂。”此后10年间在海内外发表了百多篇有关儒商学术文章和评论文章。先后创办了《国际儒商学报》、《儒商报》、《儒商文业》,同时推出儒商系列丛书:《儒商文学论稿》、《儒商学》、《儒商列传》、《儒商大趋势》等8种,开创了一门新学科——儒商学,引起海内外各界热烈反响,海内外媒体上也开始大量出现有关“儒商”、“国际儒商”的名词概念和文章,掀起了儒学研究的新高潮。

  笔者认为新时期企业文化的任务和目标是:弘扬儒商精神,挖掘经典宝藏,传承文化血脉,展示儒商风采;加强儒商之间的沟通、联谊,商务合作与往来,广结善缘,总结交流振兴科、商、文、教事业的经验,提高成功企业家素质;培植、扶掖儒商人才,壮大儒商队伍;深入探索儒商文化现象,推广经典教育,为复兴中华文化、繁荣华人世界经济服务,为人类文明发展作贡献。

  事实证明,儒商要永立于不败之地,长足发展,永续辉煌,就必须高度重视自身文化素养的熏修、提高,弘扬民族精神,也就是儒商精神,挖掘和汲取中华及其世界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同时要高度重视家庭成员、企业团队的文化教养,提升事业发展的内动力。只有忠实地继承历经千年验证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才能真正地领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有效地理解和运用外来文化的先进部分,把握商机,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经典,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财富宝藏,内蕴深厚,价值无边。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主流体现在“孔子的道德智慧”中,即儒家文化中。

  儒家文化缔造了中华文化的中流砥柱。这一中华文化珍宝已被西方顶级科学家极力推崇。1988年全世界的七十五位诺贝尔获奖者联合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避免世界性的混乱,就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以前孔子的道德智慧。”儒家思想及其文化,也是人世间至善的人生哲学、企业智慧和以往统治阶级最深厚、最文明、最成功的治理文化。儒商精神是基于这一深厚文化底蕴而升发的。因此,国际儒商文化及其精神是中华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的具体化,国际化,现代化,效益化。它是友好团结、促进世界和平、融和化解各种冲突的无形的至善力量,是大民族精神,化“商战”为“商和”,互动互利,诚信义和,是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原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固执历史的偏见,应全面深层、客观辨正地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不能全面完整包括中华传统文化,但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民族精神的主流。可见“孔子的道德智慧”及其儒家文化经典是值得每个阶层人士借鉴熏修的。儒家文化经典高度概括了人的自强不息、积极有为、进取感化的创造精神和仁义礼让、诚信为本、克己利他的道德规范并总结了人文精神的根本――“仁、义、礼、智、信”,以此感通“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生命精神信息。

  这种经典文化精神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礼仪”之道作为主要的涵养形式。这实用于人与人之间、族群之间、宗派之间、文化之间、团队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相接相处的团结之道;乃至人类与动植物、人类与自然的普遍的和谐之道。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平衡,也是以人为本,修德为先及诚信至上的人道文明的推演,更是任何政治、经济集团成就的文化根本。

  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具体的行为准则,也是古今中外华人成就国际儒商的基本条件,更是我们儒商文化创建的精神支柱,是千古蕴育儒将、儒医、儒商… …的摇篮。这不仅是协和万邦、集团兴旺、族群团结、文化交流、人性升华的指导原则,更是“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文明智慧。“国际儒商”创始人潘亚暾教授,根据现代社会及其市场经济时代的特点,继承儒家人文精神,精益求精,炼就了“诚信义和”的儒商精神内核和智慧,源于经典,又升华了经典,这也将成为我们企业文化伦理建设、企事业管理的座右铭。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    通讯地址:中国·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 邮编:100871
办公地址: 北京大学承泽园  电话:86-10-62752471  传真:86-10-62751896  E-mail:rswh@pku.edu.cn 网址:http://pku-rswh.com
声明:本网站为非营利性网站,部分文章来自其他网站。如权利人认为不妥,请来电或来函说明指正。